國際醫療商情新聞

首頁/商情新聞 /新聞一覽
中國大陸互聯網醫療:從野蠻生長到逐步成熟
資料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來文單位:南京聯絡點 更新日期:2019/10/17
中國大陸互聯網醫療:從野蠻生長到逐步成熟

遠端診療、線上家庭醫生簽約、線上健康管理;近年來,「互聯網+」在促進醫療資源合理流動的同時,也讓醫療服務越發觸手可及。

在互聯網醫療機構遍地開花、形態日趨豐富的背景下,如何為互聯網醫療鬆綁、指路,已成為推進醫改、解決看病難問題的重要途徑。近期,從中國大陸中央到地方,涉及互聯網醫療政策指導和規範頻出,釋放出中國大陸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積極信號。

經歷了快速成長的繁榮和陣痛,互聯網醫療正在步入規範發展的成熟期。

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

互聯網醫療怎麼收費?能否進醫保?此前,由於醫保部門難以核算遠端醫療成本等原因,不能報銷是互聯網醫療發展的痛點之一。

制定互聯網診療收費和醫保支付的政策檔,是2019年中國大陸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互聯網醫療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探索合理的定價、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分擔,讓醫生、患者、醫院、企業等主體都能受益。

日前,中國大陸醫保局印發「關於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對於解決互聯網醫療的費用痛點釋放了積極信號。

「意見」提出,通過合理確定並動態調整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支持互聯網+在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跨區域流動、促進醫療服務降本增效和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重構醫療市場競爭關係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互聯網醫療哪些項目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意見」明確表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開展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按專案管理;營利性醫療機構可自行設立醫療服務價格專案。在專案的准入上,以省級管理為主,同時要滿足衛生行業主管部門准許、直接向患者提供服務、實現線下相同專案功能的基本條件。此外,不直接面向患者的服務、不屬於診療活動的服務、非醫務人員提供的服務,都不能作為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專案。

互聯網醫療收費標準怎麼定?「意見」提出,對於公立醫療機構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主要由醫療保障部門對專案收費標準的上限給予指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價格實行市場調節。

「互聯網+條件下的醫療服務仍然是醫療服務,專案和價格納入現有政策框架中,強調線上線下公平。」中國大陸醫保局負責人表示,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政策需要適應互聯網+的行業規律和技術特點,發揮價格政策的杠杆作用,兼顧對提供遠端服務的激勵以及對濫用遠端醫療服務的約束。

「隨著醫療、5G通信、電腦、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快速進步,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業態模式、規律特點等可能會產生新的變化,醫療保障部門將持續跟蹤行業發展,適時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上述負責人表示。

互聯網醫院迎來建設高潮

近日,江蘇省首批互聯網醫院上線,共有7家醫院獲得了互聯網運營牌照,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線上問診、送藥上門等服務。

同時,為進一步方便居民就醫,江蘇還借助全省醫療健康資料共用通道,打造了「江蘇健康通APP」。目前已初步實現網上診療、線下掛號、排隊叫號、檢驗檢查報告查詢等醫療服務功能,後期還將開放居民個人健康檔案查詢、家庭醫生簽約等健康管理服務功能。

互聯網醫院的建設正在迎來高潮。據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已經有160多家互聯網醫院,多個省市建成了省級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出臺了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或行動方案。

在福建,互聯網+遠程診療的收費有了明確的標準。其中,互聯網醫院複診診查費為人民幣「下同」9元至15元/次,遠程診斷的價格則為10元至100元/次。

互聯網醫院的發展完善,有助於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醫療服務品質和效率,也將為偏遠地區患者帶來便利。專家表示,在優質醫療資源相對稀缺的情況下,互聯網+的賦能讓優質醫療資源變得觸手可及,讓求醫問藥的過程更加輕鬆和便捷。

全流程監管確保安全

加速佈局的同時,對於互聯網醫療的監管也在加強。

據悉,為實現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全流程監管,江蘇明確要求省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在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前,必須首先接入「江蘇省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系統」。該系統圍繞互聯網診療的事前、事中、事後3個階段,對醫療機構、執業人員、診療、護理、處方5個方面15類服務行為進行監管。醫生的每一次問診,開出的每一張處方,護士上門服務的每一次記錄在系統上都有跡可循。通過預警系統,可及時干預違規行為,保障醫療安全。

對於開設互聯網診療服務後各方的責任認定,中國大陸衛健委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互聯網醫院是以實體醫療機構為依託設立的,責任的主體還是醫療機構本身。在監管方面,將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實行線上線下統一監管。強化協力廠商平臺的責任,並建立醫療責任的分擔機制,防範化解醫療風險。

此外,針對互聯網的特點和安全挑戰,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在傳統醫療服務監管的基礎上採用新技術和新手段。如建立互聯互通的電子病歷系統,為全生命週期的健康保駕護航;建立藥師審核平臺,加強處方藥審核和監管;通過大資料獲取監管指標資料,讓醫療行為和過程監管更加及時高效,為各級決策管理層提供動態監管和決策支援等。

 

資料來源:http://webapp.feheadline.com/news/6103491/54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