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商情新聞

首頁/商情新聞 /新聞一覽
『哪吒』帶火頭繩帽衫 文創產品需避免跟風
資料來源:北京晚報 來文單位:台灣貿易中心廈門駐點 更新日期:2019/11/11
『哪吒』帶火頭繩帽衫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代表中國大陸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的消息傳出,加油助威聲一片。一時間,「哪吒」又火了一把,成為各類商家的噱頭。在一個網購平臺上搜「哪吒」,瞬間跳出近5000種商品,最便宜的4元,最貴的6萬餘元。然而,大部分「哪吒」只是出形象刷「臉」。

這樣的「哪吒」能火多久?業內專家直言,老傳統盤活的關鍵是觸動現代人的心,跟風式的產品只能是曇花一現。

現象 直接印「哪吒」賣得最火

在購物平臺網站搜索「哪吒」,銷量最好的前8位都是直接將哪吒的頭像印製在不同的商品上,比如哪吒誇張表情的頭繩、徽章裝飾、汽車貼紙,還有帽衫和抱枕。一款模型套件售價最貴,達到69元,其餘商品售價均未超過59元。

銷售冠軍是一款橡皮筋頭繩。商品網頁上,眾多黑體字中,「哪吒之魔童降世表情包頭繩」被特意標紅。數據顯示,這款12.8元的頭繩組合銷售量超過1.5萬。評價中不乏吐槽的聲音,「特別喜歡哪吒的表情,但是品質不是很滿意」「有好有壞吧,做工不好」。一位買家直言:「因為最近哪吒衝擊奧斯卡,所以下單買了頭繩,就是湊個熱鬧。」

類似簡單粗暴的爆紅方式,哪吒並非第一位。「『大聖歸來』剛播完,我買過大聖和裏面小和尚的擺件,不過已經不知道丟到哪兒去了。」市民肖女士說,「說實話,電影當時挺火的,但現在已經記不清了。有一種吃速食的感覺,電影播出的時候,一兩個人物火了,帶動了傳統文化的傳播,但是很快就熄火了,回頭看沒記住什麼。」

參考 海錯圖花樣翻新持續熱銷

與哪吒的爆紅相比,康熙年間民間博物學研究者聶璜繪製的『海錯圖』已經火了五六年。

「最初決定發掘這件藏品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故宮博物院做了一個關於清宮藏畫譜的展覽,展品包括『海錯圖』。」故宮出版社非物質文化遺產編輯室主任徐海回憶,隨展覽出版了一系列圖錄,都是大部頭。「在微博上做推廣時,沒想到海錯圖裏各種呆萌可愛的形象吸引了很多關注。」

以此為由頭,故宮開始包裝這件藏在深宮裏的文物。「如果簡單的出版,估計很多人會直接丟開的。」徐海笑著舉例,「海錯圖的作者在序言中提到,這本書歷經幾十年,訪遍全國各地江海湖泊,考察繪製而成,因為畫圖認識了120個魚字旁的字。這些字大部分都很生僻,估計會‘嚇’退不少讀者。」

除了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故宮的專家還請了外援。比如中科院的專家被請來幫助辨別圖裏所繪的動物是否存在,記錄的內容是否真實靠譜等。今年夏天,故宮出版社聯合中信出版集團打造了兒童科普讀物『故宮裏的博物學』,其中一本就是以『海錯圖』為藍本。

「將古典書籍與現代圖書相結合,用孩子喜歡的語言風格,融入多學科知識,把古人豐富的想像力配以現代科學的考證,很多人說這套書就是中國版的‘神奇動物在哪里’。」徐海說,『海錯圖』記錄了300多種生物,「海錯」的「錯」並非「錯誤」,而是指海洋裏面種類繁多、錯雜的生物。當年,乾隆將這套畫冊重新修補、裝裱,存放於紫禁城內的重華宮,供他時常翻閱。「現在我們已經重新包裝了其中的40幅。」

除了出版物,關於『海錯圖』的文創最近五六年陸續出爐。怪怪的、萌萌的動物形象,迎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雖然不至於大紅大紫,但相關產品銷量一直不錯。

分析 傳統文化需要行銷加持

烈火猛攻,還是文火慢煮,其實都是煥活傳統文化,並無優劣之分,我們更關注的是如何將這種活力延續下去。

「我個人認為,哪吒帶火的絕不單純是電影票房,這部影片將中國傳統神話帶到了國際。在這個領域,中國人所具有的優勢,國外沒有。」徐海說,光是神獸一個領域,其實每一個都值得去發掘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去下功夫。「以『海錯圖』為例,我們希望通過數位化,讓動物動起來,讓今人可以真正走進這個古人描繪的海底世界。類似展覽,剛在深圳推出,效果很好。後續還會有新動作,比如開發新的書籍套裝。」

一位文創產品開發領域從業人員直言,傳統文化新開發,也要講究「行銷」,通過讓消費者瞭解產品背後的故事,來實現「復活」傳統文化的目的。在『故宮裏的博物學』的發佈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也曾表示類似的觀點。他說,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故宮作為世界級博物館,有責任、有義務推動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播。這套書是一座「橋樑」,希望能讓更多的孩子愛上傳統文化。

建議 盤活老傳統打動現代人

除了產品,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傳統文化課程。然而,記者瞭解到,有些學校仍處於「照本宣科」的狀態,比如講傳統剪紙就是發一把剪子一張紙,按照標準範本複製。一學期上完,學生甚至覺得自己上的是手工課。

不過,也有些學校正在想辦法盤活傳統文化。海澱區西二旗小學老師高菲菲介紹,學校的篆刻課程已經開了10多年。除了讓孩子們學篆刻知識,上手刻,還尋找各種機會為孩子搭建展示舞臺。「今年博物館日,我們就帶著孩子們走進故宮,以宮藏印章文物為範本現場篆刻。孩子們都很享受這個過程。」六年級學生張露丹說,印章從誕生到今天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了。學習印章篆刻後,我開始對古書畫感興趣,喜歡參觀展覽的時候留意上面的印章。

門頭溝黑山小學將京劇引入校園10年了。除了學習傳統劇碼,學校結合當地琉璃文化打造了一部『琉璃趙』,孩子們邊演邊學家鄉歷史。在語文、音樂、美術課堂上,教師利用視頻教學、3D技術等現在最時髦的手段「唱」京劇。比如美術教師結合京劇手工製作、3D列印技術,引導學生學習京劇臉譜含義及服飾特徵等。新橋路中學則將京西太平鼓融入了現代舞蹈元素……高菲菲說,根據孩子們的興趣特點,原有校本課程升級成了『故宮裏的篆刻』,孩子們有了傳播故宮文化的使命,對篆刻的興趣也提高了。「我們還挖掘了家長資源,開設了皮影課。前幾天,學生們自編自導的『故宮奇妙之旅』參加了全國第三屆少兒皮影傳習成果展演,獲得了很好的成績。這是孩子們以傳統文化為藍本,創作的‘穿越’劇,站在今天和故宮裏的神獸對話。今年年底,我們還要到故宮去演出。」

徐海說,只有自己有了文化自信,再去製作符合現代人口味的作品,才能做到水到渠成。

 

資料來源:http://www.iyaxin.com/system/2019/10/11/0359230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