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批發商情新聞

首頁/商情新聞 /新聞一覽
需求增速 中國大陸中草藥行業迎商機
資料來源:上海代表處駐南京聯絡點 來文單位:上海代表處駐南京聯絡點 更新日期:2020/03/27
需求增速
中草藥材是中藥發展的源頭。圖:上海代表處駐南京聯絡點

中國大陸中草藥市場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健康意識的提高,中草藥產品需求成倍增長,消費市場需求加大,再加上政府對中草藥行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加快了中藥材產業發展步伐,迎來巨大商機。
中草藥是指傳統醫術指導下應用的原生藥材,用於治療疾病。中藥材可以廣泛的應用於醫藥行業,應用形式多種多樣,有用藥物加水煎熟後去渣留汁而成的湯劑,有研磨成粉末狀的粉劑,還有藥劑、藥錠、口服液等,同時中藥材也可以用於藥酒以及保健酒行業。中草藥行業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是中藥材種植、養殖以及採集行業,下游主要是醫藥行業、保健品行業。隨著人們保健、療養意識的提高,中草藥行業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針對這一心理,開發出許多具有保健養生功效的產品,如中藥減肥、中藥美容、中藥化妝品、中藥保健品等,需求增大替這一行業帶來了商機。

掌握名貴藥材企業具資源優勢

中藥產業的上游是藥材的種植,藥材可以分為大宗藥材和名貴藥材。中藥產業不同於其他行業,藥材的品質和等級直接關係到產品的療效和價值。中藥輕加工、重藥材,產品的價值依賴於優質藥材,特別是名貴藥材的可獲得性。藥材資源是中藥企業的重要競爭領域,能將產業鏈延伸至上游、掌握名貴藥材等優質藥材資源的企業將成為領軍企業。中藥產業的中游主要為中藥飲片廠和中成藥廠,其中,中藥飲片的新型藥物中藥配方顆粒近年來異軍突起,發展迅猛。中藥行業的上游供應商主要是中藥材種植等行業,這類供應商規模大小不等,數量較多。中草藥材是中藥發展的源頭,中國大陸中藥材從「黃帝內經」記載的365味發展至今,已達到12,807種,中成藥方達5,000餘種,豐富的資源和廣泛的用途構成了中國大陸中藥的資源優勢。
近年來,中國大陸對中草藥行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2016年中國大陸國務院發表「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至2030年)」,首次在總體層面編制發展規劃,將中醫藥發展列入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戰略;同時明確指出,到2020年,中國大陸將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
在分布格局上,中國大陸中藥材種植分布不均衡,從東北至西南由少增多,但常用藥材的蘊藏量仍以北方最多,中藥材種植主要集中在吉林、遼寧、河北、寧夏、甘肅、湖北、安徽、湖南、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市。大宗中草藥材種植廣泛,可實現人工規模化種植,但其流通管道長、交易成本高,因而價格容易波動,而名貴藥材如人參、石斛、三七、雪蓮花、川貝母、野山參、冬蟲夏草等,由於其生長對氣候環境要求高、生長週期長,稀缺性明顯,且名貴藥材一般用於直接加工成滋補品銷往消費終端,毛利空間較大,因此掌控稀缺名貴藥材的企業具備資源優勢。目前雲南省是中國大陸最大的中藥材生產區域,2018年雲南省中藥材產量為130萬噸,約占中國大陸國內中藥材產量的30.6%。

需求倍增 加速產業發展

中國大陸中草藥產業市場可謂「大河有水小河潤」,受人口成長、老齡化、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等因素影響,中國大陸中藥產品需求成倍增長,消費市場需求加大,加快了中藥材產業發展步伐,行業迎來巨大商機。未來中國大陸中藥材產業或將朝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一、產業發展將愈加規範化
中藥產業的規範化程度較以往已有大幅度提高,行業內「多、小、散、亂」的局面已有顯著改善。可以預見,今後中藥產業的發展將愈加規範化,包括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泡製、中藥商業等各個環節。
二、企業更注重品牌的發展
集中技術、人才、資金發展有特色的大品種,已成為市場前端企業中長期發展的戰略重點。目前,銷售額超過億元的中成藥品種數已大大增加,如銀杏葉製劑、烏雞製劑等。已有一些企業的商標被譽為中國大陸各省內著名商標或馳名商標。
三、各方資金加快向中藥行業傾斜中國大陸國內投資界普遍看好中藥產業,金融、證券業紛紛搶灘中藥高技術項目,一些大企業的風險基金甚至也開始投資於此。上海家化、複星實業和綠谷集團先後在中藥行業大舉投資。清華紫光、青島海爾等企業開始向中藥領域擴展。石家莊製藥集團、深圳海王藥業等許多化學製藥廠商也開始投資和開發中醫藥。

透過交流洽談 創造雙方利益
臺灣中草藥相關市場,一年約有150 至250 億新臺幣的銷售規模,但傳統中藥只占7%,科學中藥占13%,機能性食品占10%,剩下的70%多為食補。臺灣中藥市場若包含中藥材食補部分,整體市場規模約4.5 至7.5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食補、健康食品,只有20%用於疾病治療。據統計,臺灣生產中藥製劑的廠商超過223 家,總營業額在479 億元,若與全球230 億美元產值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此外,臺灣中草藥產業以中小型產業為主,大部分內銷,少部分外銷日本,中藥材則依賴從中國大陸進口。近年來,消費者基於自我照護意識的提升,對中草藥產品來源與品質的要求顯著增加,而使得整體中藥製造業維持穩定成長態勢。臺灣因地理資源的限制,中藥材主要仰賴進口。臺灣進口的前20 大中藥材以人參類藥材為進口最大宗;其中,高麗紅參與吉林人參則為單一藥材的前二名,其次依序為黃耆、沈香、枸杞等,為常用於食補或藥補的藥材。多數藥材以中國大陸為唯一的進口來源國,如黃耆、枸杞子、當歸、柴胡、地黃、川芎等。目前臺灣中藥批發業最大的困難點,就是兩岸
在農藥殘留檢測標準上的不同,造成臺灣批發廠商很大的損失。未來希望能透過雙邊多次交流洽談,不僅能創造雙方利益,也能讓優質的中草藥
原物料不僅僅應用於藥劑、藥錠、口服液等泡製調配成品而已,甚至可以精準到藥性療效的掌握,帶給兩岸的傳統中醫藥領域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