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商情新聞

首頁/商情新聞 /新聞一覽
如何打造中國大陸本土爆款IP?九三學社崇明區委為發展文創產業出新招
資料來源:上觀新聞 來文單位:廈門駐點 更新日期:2021/07/22

文創產業具有高知識、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點,是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產業形態,與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產業發展定位高度吻合。由於文創產業發展系統規劃不足,缺乏本土文創IP深度打造,文創產業要素供給存在壁壘等因素制約,崇明文創產業仍處於無序發展狀態。建議編制“十四五”期間文創產業專項規劃,加強文創產業分類指導;強化本土文創IP打造,啟動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加強文創產業要素供給,打造崇明文創全產業鏈。通過發展本土文創產業,為崇明鄉村振興開闢新路徑。
崇明文創產業發展的基礎和現狀
自然資源稟賦柳暗花明。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具有長達200千米左右的環島岸線,沿線有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西沙濕地公園等重要生態景觀資源,加上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崇明從上海“後花園” 升級為長三角C位“中央花園”,為文創產業鏈延伸提供了堅實保障。
由於崇明獨特的氣候特徵和鹼性沙壤土,崇明農產品特色鮮明,清水蟹、白山羊、黃金瓜等系列崇明特色優質農產品廣受青睞。崇明的花卉也獨樹一幟,有500 多年栽培史的崇明水仙,與漳州水仙齊名,是我國兩大水仙品系之一,也是上海唯一具有地理標誌性的花卉品種資源,而被譽為“植物黃金”的藏紅花,全國 90% 的產量來自崇明。這些豐富的本土化 IP 資源都將是文創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海島特色文創資源璞玉待琢。崇明現有國家級非遺 2 個,市級非遺 17 個,區級非遺 3 個。崇明城區有崇明學宮、瀛洲公園、唐一岑墓、金鼇山、壽安寺等重要歷史人文資源。綿長的岸線又培育了航海文化,且作為上海國際大都市的遠郊,承載了無可替代的城市記憶,這些都是文創產業取之不盡的寶藏。
目前,崇明正在打造集“交通、觀光、休閒、運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環崇明島濱江生態景觀大道、積極投入的上海市鄉村振興主戰場、中國大陸最大的海軍工業基地長興島、新世紀 20 年代“5G 人居生態島”的建設、第十屆中國花博會,這些都是文創開發的極好素材。
民間文創產業發展雛形初現。多年來,一些有情懷的民營主體自發涉足文創打造,圍繞崇明特色本土文化,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創產業雛形:一是副業模式,即以農業或旅遊業為主業,將文創作為副業的一種廣告形式;二是景點模式,將文創內容打造為景點;三是主業模式,即以文創內容本身作為主要盈利點。
從區域分佈來看,從橫沙鄉大地田園畫的農業文創,到向化鎮、豎新鎮的土布文創,再到綠華鎮的“桔、蟹、蟲、水、根” 多元農旅文創,以及新村鄉稻米文化小鎮打造,文創產業基本實現了崇明東、中、西片區全覆蓋。
崇明文創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文創產業發展系統規劃不足。崇明現有的文創產業, 基本以民間投資為主,除極少數利用建設用地或個人農村宅基地外,大多數是“借用”設施農業用地和存量工業用地。當前在編的崇明區“十四五”規劃中對文創產業發展的定位,也僅停留在文化創意園改造和“崇明 IP”影視孵化基地建設兩項基礎建設,未充分審視文創產業的巨大發展前景及其為傳統產業賦能的重要戰略意義。專項規劃的缺失,導致崇明文創產業很難實現有序發展。
缺乏本土文創 IP 深度打造。文創IP是指通過文化創意加工打造的,具有高辨識度、自帶流量、強變現穿透能力、長變現週期的文化符號。文創IP打造是文創產業的核心。以崇明特色農產品為例,雖然在上海市具有較高的品質認可度, 但由於缺乏直觀的IP“符號化”表達,很難“走出去”。目前,崇明豐富的文創資源尚未得到有效開發,缺少對文創IP 的深度打造和專業運維。
文創產業要素供給存在壁壘。文創設計專業人才和文創運營專業團隊的稀缺,制約了崇明文創產業的整體能級提升。由於缺乏規劃落地空間和建設用地指標,存量工業用地二產轉三產的通道又未打通,而目前的點狀供地政策主要優先用於規模化傳統產業,用地問題也成為文創發展的主要瓶頸。而現有區級文創產業的扶持力度,尚不足以激發市場進一步投身文創產業發展熱情。
崇明本土文創產業發展的建議
畫好一張全局性藍圖,搭建一個一站式平臺
探索多規合一,編好專項規劃。立足“一帶一路”文化戰略,圍繞傳承和創新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文化之魂,著眼於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策源地,在崇明區“十四五”規劃中,強化突出文創產業的重要戰略地位,在產業章節中對文創產業進行重點闡述。由區生態產業辦和區文化旅遊局聯合牽頭,會同區各有關部門編制文創產業專項規劃,實現與總體規劃、文旅規劃、農業規劃、體育規劃、教育規劃、康養規劃等多規合一,細化傳統非遺、海島文化、城市記憶、特色農業、體育賽事等文創產業發展規劃專題,為文創產業專案落地提供規劃依據並預留空間。
打造文創沙龍,當好“店小二”。優化崇明區文創產業推進領導小組組織架構,制定崇明文創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 切實推進文創產業發展系統性工程建設。定期舉辦文創沙龍,為文創產業創業者搭建合作交流平臺,積極聽取文創產業創業者需求和建議,及時優化政策,統籌聚焦資源,實現精准扶持。探索“文創+”與“生態+”的化學反應,結合崇明特色農業、旅遊、體育、教育、康養等形成文創產業多元發展模式,強化區各相關職能部門專業指導,主動跨前一步,全力當好“店小二”,為文創產業創業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打造一款本土爆款 IP,建設一個規模化園區
打造爆款 IP,強化區域品牌。充分發揮本土文創 IP 的親和力和生命力,立足崇明豐富的非遺文化、特色農產品、船舶製造工業等,統一打造區域化本土文創 IP 品牌:如“一船”(崇明沙船)、“二曲”(瀛洲派琵琶、江南絲竹)、“三花”(西紅花、水仙花、灶花)、“三白”(白山羊、老白酒、白扁豆)等。通過打造爆款文創IP,強化崇明文創區域化品牌,提升線上線下引流能力。
以崇明“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建設文創園區,形成集聚效應。加快盤活老工坊、老廠房、老學校、老村委會等資源,以及供銷社閒置固定資產等, 以鄉鎮為單位,打造集文創發展、生活服務為一體的文創地標。比如,高標準謀劃、高效率盤活堡鎮上棉三十五廠獨特資源,修舊如舊,深入挖掘、提煉崇明特色文化元素,打造鄉土氣息濃郁、歷史積澱深厚的文創園區。通過統籌引入全區現有文創產業創業者,針對文創產業發展需求,全方位優化園區配套設施,實現文創產業創業者拎包入駐,形成“1+1> 2”的聚合效應。
提供一套全方位保障,延伸一條全產業鏈條
加強要素供給,主動破解瓶頸。發揮新型特殊文創人才資源優勢,為其量身定制更好發展舞臺,帶動本土化文創產業發展。加強特殊文創人才引進獎勵政策,通過探索非轉農試點政策或政府回收農村宅基地作為福利住房, 吸引文創精英等特殊人才。進一步盤活廢舊廠房、農村閒置宅基地,發展文創產業,並將文創產業專案納入點狀供地範圍,為崇明文創產業打開格局提供空間保障。將文創產業列為全區產業重點發展扶持對象,利用崇明全市最優稅收政策,加大對文創企業返稅優惠力度和專項扶持政策,吸引優質文創企業入駐崇明。
強化文創賦能,打造全產業鏈。“十四五”期間,精心打造一到兩個區級重點文創產業,以點帶面,為農業、旅遊、體育、康養等產業賦能,啟動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助力崇明鄉村振興。借鑒東禾九穀對米文化的深度文創打造,積極借助文創延伸全產業鏈條,如通過土布文創,形成棉花種植、紡紗、織布、印染、設計、裁制、科普、培訓,以及配套“沉浸式”深度體驗 DIY 旅遊專案等高附加值的全產業鏈。

資料來源: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1/06/25/47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