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商情新聞

首頁/商情新聞 /新聞一覽
為什麼中國大陸物流企業的數位化這麼難
資料來源:物流指聞 來文單位:南京聯絡點 更新日期:2019/04/15
為什麼中國大陸物流企業的數位化這麼難

落後的行業:舊賬與新債

十三年前,四個熱血青年用三個月的時間跑遍了中國大陸由北至南大大小小100多個貨運市場。貨運行業的蠻荒與低效,讓這群「精英」感到震驚「在這之前從來沒有意識到,在2005年時中國大陸的貨運市場依然在以十分低級和傳統的方式在運作。」

2013年左右,在「滴滴打車」的啟發下,一個從阿里巴巴走出的創業者,看見了貨運物流雙邊資訊不對等的行業痛點,其夢想著借著移動互聯網的東風,決心「重構整個幹線貨運的行業生態」,讓多達350萬的卡車司機,不再為貨運資訊交換的迷茫。

2018年,G7完成新一輪3.2億美元融資,該融資也創下了全球物聯網領域融資金額的最高紀錄。而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正是來自十三年前跑遍100多個貨運市場的人員之一。這家如今定位為物聯網科技公司,當初的突破口卻只是一個小小的GPS:在途的車輛視覺化了。

同樣在2018年,消息稱中國大陸最大的線上長途貨運平臺滿幫集團已經與包括軟銀集團和騰訊在內的新老投資者進入融資協商最後階段,即將完成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時任滿幫集團聯席總裁的張暉,正是當初那個決心「重構整個幹線貨運的行業生態」的創業者。其所在的滿幫,將車貨匹配搬到了線上。

數年之間,借助科技做出了「獨角獸」,這正是這個資訊化落後行業的「魅力」:基礎差,空間也大。

有多差?麥肯錫曾有篇文章指出:與中國大陸其他行業相比,中國大陸貨運和物流業效率極低且數位化程度較低,在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行業數位化指數中,運輸和倉儲類別排名較低也反映了這點。

這樣的背景,也導致了中國大陸物流行業長期以來積累了以下痛點:

過程不透明,運作效率低:環節多,角色也多,多級倉儲、幹線支線、配送,貨主、貨代、承運方、客戶等,整個運輸配送過程不透明可控,效率低成本高。

物流配送滿意度低:資料顯示電商客戶對物流配送滿意度僅為21.3%,速度慢、發錯貨、貨物丟失、難以查詢等是電商賣家遇到的普遍問題和難點。物流成為了影響客戶體驗的短板。

商業決策缺乏資料支撐:無法滿足快速決策支援,及時掌握運營情況需求;無法滿足物流軌跡分析,生命週期的跟蹤與分析、運輸路徑優化、倉儲優化、運營分析。

安全性難以保證: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首先業務資料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其次,自建災備系統成本高;此外,IT技術發展快速,需要專業技術團隊;業務快速擴張,IT系統無法彈性擴容。

而今隨著「新零售」如火如荼的進行,人、貨、場三大組成要素正在全面的重構和升級,這也催生了對供應鏈體系的新要求。貝恩公司與G7曾合作,對超過50家業內領先的供應鏈企業展開調研。結果顯示,在面對零售新變革時,傳統供應鏈各個物流環節均存在諸多挑戰。舉例來說:

需求預測難度高:訂單碎片化,SKU「最小存貨單位」數顯著增加,約七成供應鏈參與者存在「預測難」問題;

線上線下分立:傳統經銷體系和線上分立的物流體系導致計畫難度增加,成本大幅上升;

倉儲管理複雜化:電商倉、前置倉等新模式應運而生,備貨及管理複雜性顯著提升;

運輸規劃複雜化:高頻小規模訂單及倉儲前置大幅增加了運輸規劃的複雜程度;

最後一公里配送成本高:最後一公里配送的成本高達8~15元/單,絕大多數企業無法盈利;

商流決定物流,物流影響商流。當資訊化、全球化、多功能化的服務水準,成為電子商務下的物流企業追求的目標,打通從生產、配送、倉儲、分銷等供應鏈資訊流,降低各環節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持續創造價值流,成為了物流行業的核心訴求。

行業機構中物聯曾提出了「中國大陸智慧物流2025應用展望」;技術領袖SAP也曾在其報告中提出「數位化平臺是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貝恩諮詢在其調研報告中同樣點出,應對零售新變革挑戰的過程也將給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帶來巨大的變革機會,比如:基於大資料提升預測能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物流體系整合,大資料驅動優化倉儲供應鏈佈局,智慧調度體系及自動駕駛技術優化運輸城配效率。

中國大陸智慧物流2025應用展望

麥肯錫的報告更是直言:對數位工具和平臺日益擴大的使用,將不可避免地震撼整個行業,而效率較低的傳統行業參與者將被效率更高的數位化參與者所取代。

總而言之,隨著物流技術不斷進化、物流功能不斷細化的同時,物流產業各方的界限卻逐步模糊,對物流生態鏈上各方而言,數位化在行業競爭者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將從物流能力轉向資訊技術。

事實上,無論是需求還是技術,均已經為物流行業這一波數位化浪潮奠定了基礎:電商3.0驅動物流商業升級,跨國電商,定制生產,無人零售等生產消費新趨勢對物流行業產業升級提出新需求;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飛速進步,成為了物流行業高速發展的基礎設施平臺,驅動智慧物流業務創新。

在實踐上,運、倉、配多點滲透,物流行業已經全面開啟智慧化作業流程:

倉儲作業已經在自動化層面發展多年,未來要提高智慧化水準,根據商品的不同屬性,設計不同的作業流程,並採用相匹配的物流智慧化系統進行操作。

運輸、分揀和派送環節的輔助駕駛、編隊運輸、自動化及機器人分揀、智慧終端機已經實現應用。

這樣一波浪潮,帶來的不僅是巨大的商業價值,還有伴隨而來的社會價值。畢竟,中國大陸是一個龐大而年輕的數位化市場,數位化方法很容易實現商業化。另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研究發現,去仲介化、分散化和非物質化這三種數位化推動力,到2030年可能會轉移「並創造」10%至45%的行業收入。

選擇:3PL的數位化路徑

雖然方向已經明晰,但是落實到企業運營,想要數位化的物流企業該選怎樣的道路呢?

對於中國大陸電商企業以及電商物流企業而言,亞馬遜一直是個值得學習研究的樣本,雖然它在中國大陸開展的業務不怎麼樣。但其自建物流的舉措,種種技術創新,無不給中國大陸同行以啟發。

分析亞馬遜的投資策略可以看出,其將平臺和訂單履行中心「Fulfillment Center」視為是電商和行業數位化最核心的能力。就其數位化系統構建而言,主要圍繞4個要素構建。總而言之,持之以恆,耗資不菲。

當然,對比亞馬遜而言,中國大陸國內領先的電商平臺動作同樣迅速,京東物流是國內物流企業數位化轉型先鋒,不斷出現的新產品新技術就是印證。而阿里巴巴方面更是增持菜鳥,將物流作為與雲計算、大資料並列的重要戰略。

對比這樣高投入的「金主」,中國大陸的物流企業,尤其是3PL,無論是資金、技術、時間都無法匹敵。如何做符合中國大陸物流與供應鏈企業特色發展路徑的數位化應用?借力「雲技術」算是一條捷徑。

事實上,如今各行各業的中國大陸企業都在紛紛上雲,以期實現商業模式、技術模式、組織模式的互聯網轉型。

也有不少分析認為,對於中國大陸傳統大中型企業的「互聯網+」業務轉型而言,優選路徑為:遷移上雲,從而較為快捷的獲得物聯網、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等資料技術與網路協同能力。

在物流方面,相關提供雲服務的公司,也針對物流行業倉儲、運輸等場景,結合大資料,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構建物流企業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提供諸如物聯、LBS、大資料、安全管理、人工智慧等能力,降低各環節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就現階段的產品而言,物流指聞結合華為雲、阿里雲、騰訊雲、網易雲等主流企業介紹,歸類為以下幾種:

智能倉儲:通過無線物聯、室內地圖技術,將倉內貨物、車輛進行連接,實現入庫、移庫、出庫的智慧管理。

路徑優化:專為貨運車輛定制路線策略,避開限行、限高限重路段,合理規劃貨運路線,降低管理成本。

安全運輸:即時監管車況、路況、駕駛人狀態,即時運算發現潛在危險,並及時預警,確保物流運輸安全。

提升預分揀準確率:針對需求場景進行定制化的檢索策略和位址解析優化。精准地址解析確保預分揀準確率的提升,提高分揀效率。

中國大陸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曾提到,當前,先進科技,諸如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資料、5G移動技術加速與物流和供應鏈融合,成為保障物流運行高效、穩定和安全的利器。無人機、無人倉、無人商店等高科技物流場景開始改變物流行業的形態。

對於物流企業而言,提前構建差異化核心競爭能力是制勝關鍵,而資料化是大勢所趨,將資金投向此處,未來將「過去的優勢」變為「可自主加固的成熟壁壘」優選。

 

 

資料來源:https://343156.kuai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