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批發商情新聞

首頁/商情新聞 /新聞一覽
進出口貿易帶來中國大陸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新機遇
資料來源:新浪财经 來文單位:台灣貿易中心上海代表處 更新日期:2023/11/12

近年來,中國大陸對於中醫藥的政策利好不斷,由此推動中藥行業蓬勃發展。在多重積極因素影響下,中醫藥產業迎來更多新機遇。一方面,中醫藥國際認可度不斷提升,促進中醫藥產品進出口。另一方面,新的註冊分類落地,從政策端鼓勵中醫藥創新。

在此背景下,2023年4月21日,博鼇亞洲論壇健康產業國際論壇召開期間,弗若斯特沙利文攜手博鼇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組委會,共同發佈《大國底蘊,曆久彌新:中國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新機遇研究報告》。

對此,頭豹研究院院長李政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過去一年中,我們看到中藥進出口貿易增速明顯。在政策端,伴隨‘一帶一路’政策持續落地,中國大陸積極推進與各國醫療戰略和技術標準之間的連通,國際間交流合作不斷增加。在實踐端,我國優化自身衛生醫療體系的同時,積極加入多個中國大陸的衛生醫療體系,促進國際市場對中藥的認可度不斷提升。未來在政策大力支持和企業研發推進下,將進一步刺激中藥市場飛速發展,預計2027年整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973億元(單位:人民幣)。」

中藥進出口貿易成長20.4%

近年來,中國大陸對於中醫藥的政策利好不斷,黨和中國大陸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201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通過,2017年7月1日起實行。作為第一步全面系統性法律,其對中醫藥產業發展部署有了明確的指導意見。隨後,中國大陸開始陸陸續續針對中醫藥出臺發展及保護政策。

2022年1月,由中國大陸牽頭在一帶一路沿線中國大陸輸出中醫藥文化、產業,推動中醫藥防疫抗疫合作、科研醫療合作,有能力出海的企業有望找到新的發展方向。政策推動下,2022年中藥材及中式成藥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均呈快速成長,出口數量達14.8萬噸,出口金額達91.2萬人民幣。

受到一系列利好影響,中國大陸中藥類商品出口趨勢向好,進出口兩旺。中國大陸中藥類進出口貿易總額由2021年的71.2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85.7億美元,增速達20.4%。由此反映中藥國際化初顯成效,未來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將保持較快成長。

但一片成長之下,中藥研發停滯問題越發凸顯。據悉,2016年,受藥監局發佈檔嚴查新藥臨床數據造假,同年只有259個中藥申報,中藥獲批僅僅只有2個。

對此,李政指出,「過去幾年由於品質問題、不規範應用和評價缺失曾讓中藥新藥研發停滯不前。」2016—2020年,中藥申報或者獲批數量都較少,一方面是中藥注射劑風險事故頻出,品質、技術和安全性問題未得到全面改善;另一方面是由於中藥審評審批體系尚未完善,而中藥研發具有創新難度大、作用機理和評價體系不明確、研發週期長、投資風險大等特點,使得中藥制藥企業對新藥研發持謹慎態度。

直至2023年2月10日,中國大陸藥監局發佈《中藥註冊管理專門規定》,今年7月1日起施。李政表示,「按照中藥註冊分類,上述規定分別闡明了中藥創新藥、中藥改良型新藥、古代經典名方中藥複方製劑、同名同方藥等相應註冊管理規定。新註冊分類的提出,更好地發揮中藥特色優勢,滿足臨床需求。隨著註冊流程的不斷完善以及審批效率的不斷提高,中藥審批時間呈現逐年縮短的趨勢。」

6家企業佔據6成市場

事實上,長期以來中藥賽道的市場格局都鮮少因創新而被打破。與化藥不同,中藥行業趨於成熟,市場集中度高,中藥領域細分賽道競爭格局也相對穩定。據悉,中藥賽道主要包括中成藥、中藥配方顆粒、中藥飲片三部分。

以中成藥市場為例,龍頭企業雲南白藥、中國中藥、白雲山、華潤三九、片仔癀、同仁堂六家公司的總市占率接近60%。龍頭企業擁有上游道地藥材的資源、掌握經典名方、歷史悠久品牌價值高及完善的銷售體系,這4方面構成他們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形成他們的定價權。

李政介紹,通過對30餘位專家進行訪談得到相關數據並進行測算後得出中藥行業的市場規模,2017—2022年,中國大陸中藥行業市場規模呈現緩慢成長,市場規模由662.3億元增加至800億元。2017年以來,中國大陸整治中藥行業亂象,取消不合規中藥企業執照,不合格品種被吊銷資格證和醫保控費、重點監控輔助用藥和新藥審批趨嚴等政策影響下,導致行業成長緩慢。

在此背景下,李政推斷,預計2023—2027年,中國大陸中藥行業市場規模呈現階梯式成長。2022年是第一年執行中醫藥醫保支持政策,醫療機構的中藥使用量有望提升。醫保支持中醫藥和基藥目錄986和中藥註冊分類標準、中藥審批機制的改革等行業政策加速落地,以及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成長、中藥行業監管力度的加強及新藥的研發和人口老齡化等影響均有望推動中藥行業成長,因此預計未來5年的每年成長率大概為4.0%,到2027年,中藥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73.3億元。

在中藥配方顆粒方面,長期以來,該市場被中國中藥、紅日藥業、康仁堂、華潤三九、江陰天江、神威藥業六大企業壟斷,競爭格局短期不會有變化。李政坦言,「中藥配方顆粒企業要想實現盈利,從藥材採購、工藝技術到生產、品質管控、銷售終端等環節,需要一體化規模優勢。龍頭企業在管道、品種、技術和市場准入等方面優勢明顯。」

新國標的出臺加速了中藥配方顆粒的發展,龍頭企業在國標標準制定和供應商方面具有先發優勢,率先受益。中藥配方顆粒新國標圍繞專案、指標、限度等設立了精確的指導標準,尤其包括基源、品質傳遞、穩定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品質控制。原來企業標準與新國標銜接過程存在阻礙,成本上升。因此企業通過提價覆蓋成本為必然趨勢。

中藥飲片方面,近十年來,市場佔有率排名穩定。在中藥材種植佈局上,居前的企業有中國中藥、白雲山、同仁堂、昆藥集團、紅日藥業、太極集團、中恒集團。2020年,藥監局頒佈《關於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中醫藥發展,政策推動下中藥飲片迎來發展機遇。2021年中藥飲片主營業務收入2057億元,同比成長13.7%;利潤總額249.3億元,同比成長106.9%;相比佔據約70%市場份額的中成藥,中藥飲片增幅具有明顯優勢,反映良好成長勢頭。中藥飲片的聯采更多結合行業特性,提出「保質、提級、穩供」的思路,不以降價為主要目的,注重體系與標準建設。

關於中藥創新趨勢,李政認為,政策支持下的中藥創新呈現出加速之勢,多項中藥新藥相關的法規和文件陸續出臺,更多符合中藥發展路徑的制度陸續完善,中藥新藥的研發流程逐步清晰化和規範化。

此外,在李政看來,中藥創新還有奇兵。跨國企業進軍中醫藥,有望加速中藥品種的推出。跨國藥企具備良好的推廣資源及研發創新上的技術優勢,可以幫助中藥產業解決品質標準、藥效原理等方面的問題,一定程度上產生「鯰魚效應」,倒逼中藥行業發展進步。

中藥貿易也面臨一些挑戰。其中之一是標準化和品質控制問題。由於中藥的獨特性質和複雜性,確保其品質和安全性對國際市場至關重要。因此,建立國際標準和監管機構變得尤為重要,以確保中藥的品質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中藥貿易作為傳統醫學的國際傳播平臺,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吸引力。隨著全球對健康和自然療法的不斷關注,中藥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將不斷上升。然而,要實現這一潛力,必須克服一些挑戰,確保中藥的品質和安全性。通過國際合作和標準化,中藥貿易將有望為全球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3-04-23/doc-imyrkmwi38143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