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商情新聞

首頁/商情新聞 /新聞一覽
大陸實體零售受衝擊 大賣場關店不斷 便利店站上銷售“風口”
資料來源:經濟導報 來文單位:臺貿中心大連代表處 更新日期:2017/05/17
大陸實體零售受衝擊
距離家近並且銷售種類齊全的連鎖便利超市深受民眾青睞

在大陸實體零售屢受衝擊,大賣場關店聲不斷的當下,便利店正異軍突起,被各路資本追逐。

剛剛落幕的2017中國便利店大會上,由中國大陸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諮詢公司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指出,2016年便利店行業增速達13%,市場規模超過1,300億元,開店數量及同店銷售雙雙增長——目前大陸便利店品牌已超過260個,2016年便利店數量同比增長9%,銷售額同比增長13%。

 

便捷、平價受熱捧

便利店數量的增長並非沒有依據,在成熟的居民區,便利店受熱捧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大型賣場。“不是急用的日常用品可以網購,像每天必需的鮮肉、蔬菜等,這幾家便利店都有。關鍵是近,離家不過5分鐘路程。”很多民眾如此說。

 

業態高增長性被看好

在實體商超受互聯網衝擊的當下,便利店業態管道下沉,接近消費者,以充分的“便捷性”迎來了發展機遇。便利店業態連續幾年都是高增幅,其發展前景被業界普遍看好。

資料顯示,2012年,每2800個日本人擁有一家便利店,每2000個臺灣人擁有一家便利店。相比較人均擁有便利店數量最多的日本和臺灣,便利店發展的空間無疑很大,其也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對象。

就在上個月,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宣佈,未來5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便利店。這100萬家便利店將有一半在農村,要做到每個村都有。

馬雲對線下便利店亦有“意圖”。繼入股銀泰百貨、蘇寧電器之後,去年底,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購物。今年2月,阿里巴巴又與擁有4800家線下門店資源的百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重點拓展便利店。

 

便利店備受各路資本的追捧

“因為便利店離千家萬戶很近,已經成為一個個物流的節點。便利店給消費者配送商品,消費體驗略有提高,但行業效率降低了。”嘉御基金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衛哲分析說。

 

差異化對抗成本上漲

不容忽視的是,便利店這種高成長業態並非沒有風險。近年來,便利店業態也同其他實體零售一樣,面臨著租金、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挑戰。相比數量和銷售額的明顯增長,便利店日均銷售額僅有4%的增長,由2015年的3576元/店/日增長到2016年的3714元/店/日。

在此背景下,大陸數地有多家便利店因經營不善而倒閉,這也加劇了行業競爭。便利店的商品結構亟待提升,商品組合要緊密圍繞自有品牌和鮮食和半成品,建立商品差異性。

在社區便利店,時令水果、蔬菜、肉類、蛋類等生鮮食品購買頻次高,最受歡迎,也是便利店黏住消費者,與大型超市賣場爭奪客源的砝碼。

值得關注的是,在打造差異化的同時,便利店憑藉其如毛細血管一般的管道佈局,更成為各路商家連接線上線下的重要陣地。比如,銀座網便借助統一銀座便利店深入社區的優勢,推出“網上購物,身邊取貨”的新模式,華聯也有意通過鮮超便利店和電商微商等線上平臺相結合,爭取線上資源。